百虚假广告润多违法次被处罚发布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(记者孟刚)近日,违法百互润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百润)因发布虚假广告,发布罚被上海市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0万元。虚假记者梳理发现,广告近年来,百润被处百润因发布违法广告和产品质量问题,多次多次被行政处罚。违法
百润多次因化妆品问题被处罚。发布罚资料图片
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,虚假经查,广告当事人百润经境外备案人尤尼斯维斯有限公司的百润被处授权,作为其备案进口普通化妆品的多次境内责任人,并从事“百洛”品牌等化妆品在中国境内的违法销售工作。当事人在天猫商城开设了名为“百洛旗舰店”的发布罚网上店铺并自行运营,主要销售“百洛”品牌化妆品。虚假
当事人于2023年12月11日起,对“百洛旗舰店”内在售的“biooil 百洛自然多重润改善孕纹淡化细纹抚纹油小黄油”进行宣传时发布了含有“植萃小黄油 孕期舒纹”“特殊时期纹路”“14 种天然植物 温润防孕纹”“孕肌/ 脆弱肌安心使用”“天然温润 孕期/哺乳期可用”“植物小黄油专注孕妈护理 植物系弹润养肤 清润抚孕纹孕期孕后敏肌护理”“百洛油(植物版)适合各种肤质使用,其质地轻薄不油腻、清透沁肤、植物配方舒润,各种肤质都可以安心使用。”等宣传内容的广告,并配有孕妇图片。
经查,该款化妆品为进口普通化妆品,备案产品名称为“百洛自然多重润养护肤油”,备案号为:国妆网备进字(沪)2021501361。其不具有孕妇适用的新功效,且无证据证明可适用于各类肤质及预防改善妊娠纹。当事人为了提升产品销量,吸引更多的包括孕妇在内的消费群体,自行设计、制作、发布了上述虚假宣传内容,还使用了“妊娠纹”的医疗用语。
《广告法》指出,“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,不得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”此外,“除医疗、药品、医疗器械广告外,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,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。”据此,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认为,百润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,违反了上述规定,决定对其处以罚款10万元。
百润发布百洛护肤油虚假广告被处罚。资料图片
7月3日,记者在天猫“百洛旗舰店”内搜索,看到目前上述涉事产品仍在正常售卖中,且销量显示为“1万+”。记者在产品详情页面文字描述中没有发现上述涉嫌使用“孕妇适用”及“妊娠”等医疗词汇用语的行为。据行政处罚书显示,百润已于今年2月29日修改了上述广告内容。
天眼查经营信息显示,百润成立于2007年,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。据百润官网显示,百润专注于皮肤健康与医学美容领域,合作分销百洛、丝宝丽、Neostrata芯丝翠、依泉Uriage,以及洗护发品牌丰添等。
记者梳理发现,近年来,百润已多次被市场监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,涉及品牌包括百洛、丰添、芯丝翠等,处罚原因包括存在虚假宣传、生产不符合技术规范的化妆品等行为。如2023年,百润所经营的芯丝翠(NeoStrata)因α-羟基酸总量超标,被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罚款166万余元。2021年6月,该公司同样因经营的芯丝翠倍舒润肤乳、面霜及油性肌肤调理液所含α-羟基酸的总量超标,被罚款36万余元;2022年,百润因在网页宣传“丰添防脱发洗发液(男用)”洗发液具有“增发密发减少掉发”“清洁毛囊调节油脂分泌促进头发生长”“生发专研实力认证见证使用效果”,明示或暗示医疗作用和效果,且无法提供促进头发生长的真实有效依据,被罚款11万元。
责任编辑:温馨宁
(责任编辑:休闲)
-
信贷审批流程由数天压缩至分钟级,人工智能驱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
摘要:2024年上市银行年报显示,AI已成为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动力,国有六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总额突破千亿元,金融科技从业人员规模首次超过11万人。 ...[详细]
-
浙江省消保委发布禁塑令调查体验评价报告 替代产品接受程度有待提高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喝奶茶时你还在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吗?去超市采购,还在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吗?剩菜打包,仍习惯于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吗?……为真实掌握全省禁塑令执行情况,浙江省消保委组 ...[详细]
-
浙江杭州公布2020年餐饮浪费监督评价结果 节约消费总体较好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3月10日上午,浙江省消保委、杭州市市场监管局、杭州市消保委、杭州市餐饮旅店行业协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杭州市2020年“抵制餐饮浪费 引领绿色节约消费新风尚&rdqu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)2月18日,重庆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2021年第一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案件,其中5起是违规使用医保基金,1起是骗取医保基金。重庆市医保局根据调研发现线索,查实重庆东大肛肠 ...[详细]
-
近日,有网传消息称,一项针对存款的政策措施引发广泛讨论,据这项政策,若储户存款超过100万元将被永久冻结。对此,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8月22日辟谣称,网传“8月开始,银行将永久冻结部分存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(记者张文章)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,门槛低、流量大、推广成本低、互动性强的自媒体成为保险展业的新阵地,但也出现了部分自媒体无证经营、传播虚假信息、误导销售等现象,不仅严重损害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报道楼下邻居安装排烟管道不当,楼上住户不堪其扰,可以以物业公司没有尽到监管职责为由要求减免物业费吗?近日,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相关案件作出维持一审原判,业主必须缴纳物业费的终审判决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(记者黄劼)深圳市15家教育培训、早教、健身等推行预付式消费的商家近日向消费者承诺,向消费者预收的资金可以接受监管、购买课程可以有“七天冷静期”、让消费者可退 ...[详细]
-
近日,清华大学恢复对社会公众开放暑期校园参观,时间从7月8日持续至8月6日,周一除外。开放日入校时间为9:00至11:00,14:00至16:00。校园参观实行网上实名预约,参观者从指定校门出入,预约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大连讯记者张恒)“这家健身房太缺德了,已经申请了简易注销,且处于公告期,竟然还在收钱办卡”。3月10日,大连消费者韩先生向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述说起这事,仍气愤不已 ...[详细]